近日,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法院铁人人民法庭依法审理一起遗产继承纠纷。在承办法官李鑫宇倾心调解与释法引导下,双方当事人逐步化解积怨,达成一致意见,既依法明确了继承份额,也重建了亲情纽带,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原告马某涛的父母马某祥、韩某林先后去世,其父母生前育有五个子女。马某祥夫妇晚年一直与马某涛共同生活,由其日常照料。父母去世前均留有遗嘱,明确夫妻共同房产由马某涛一人继承,其余子女均明确同意遗嘱内容,自愿放弃继承权。然而,马某祥的长子马某平早年去世,其子女主张作为代位继承人应依法享有马某平应得的继承份额。双方围绕遗嘱效力与房产归属问题多次沟通未果,矛盾不断升级,最终诉至法院,亲情关系也因此陷入僵局。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李鑫宇通过查阅卷宗、与当事人面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案件细节,发现争议焦点除房产之外,还涉及父母生前赡养付出、家庭情感纠纷等深层矛盾,同时,部分当事人对“遗嘱继承”“代位继承”等法律概念也存在一定误解。为推动案件实质化解,李鑫宇制定了以亲情修复为核心、法律释明为保障的调解方案。
调解初期,双方情绪对立,沟通困难。面对紧张气氛,李鑫宇先从情感入手,引导双方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滴,淡化对立情绪,营造理性沟通氛围。随后,李鑫宇对遗嘱继承和代位继承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释明,本案中马某祥和韩某林的遗嘱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力,马某涛有权依据遗嘱继承房产。同时,马某平的子女作为代位继承人,亦依法享有继承其父应得份额的权利。在此基础上,李鑫宇根据案件实际情况提出调解方案:充分考虑马某涛多年赡养父母的付出,建议其继承大部分房产份额;同时保障马某平子女的合理利益,给予一定补偿比例。在反复征求双方意见后,对分配方案进行多次调整,确保各方权益得到最大限度保障。经过多轮释法说理与情感疏导,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并约定了具体的过户时间和方式,案件顺利化解。
本案的妥善处理,不仅化解了家庭财产纠纷,更搭起了情感修复的桥梁。下一步,萨尔图区法院铁人法庭将持续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积极探索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办案中注重情理法融合运用,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温度和群众满意度,为构建和谐家庭关系与稳定社会秩序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