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一条问题轮胎背后的司法温度

发布时间:2025-06-18 10:02:12


  “轮胎没用多久就磨秃了,还能说没问题?”

  “我们出厂有质检,这分明是使用不当!”

  近日,一起轮胎质量纠纷在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法院法官申胜男的调解下顺利化解。原告王女士因购买的品牌轮胎使用不久即出现严重磨损,认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遂将销售商与品牌厂商一并起诉至法院,要求退货并赔偿损失。被告则坚称产品经出厂检测合格,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王女士所述问题系“使用不当”所致。


  庭审中,王女士提交了轮胎磨损照片、使用记录等材料,主张轮胎存在质量缺陷。被告则认为,仅凭照片和使用描述难以证明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不同意赔偿,坚持申请启动司法鉴定程序。鉴定与否成为双方争执的核心问题。承办法官申胜男考虑到若坚持走司法鉴定流程,不仅会增加当事人时间和经济成本,还可能让矛盾进一步激化。标的额虽小,但背后是消费者对“放心消费”的期待,以及企业对“品牌信誉”的重视。


  在充分了解轮胎使用场景、磨损程度等细节后,申胜男决定引导双方在“公平补偿”与“快速解决”之间找到平衡点。她一方面向王女士说明司法鉴定流程的耗时与费用,劝导其理性评估诉讼成本与实际预期;另一方面向被告释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指出如若处理不当,可能对品牌口碑造成潜在影响。经过多轮调解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被告向原告支付一定金额作为补偿,原告表示满意并申请撤诉,案件顺利化解。王女士感慨道:“原以为会是一场‘持久战’,没想到法官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被告代理人也表示,此次调解让企业更加重视售后服务与消费者反馈,今后将进一步改进服务机制。



法官寄语

  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注意保存购物凭证、使用记录及产品损坏情况等相关证据,增强维权意识,合理表达诉求。经营者更应强化服务意识,以诚信为本,重视消费者反馈,积极妥善处理售后问题,以实际行动树立品牌口碑。发生消费纠纷时,唯有双方彼此尊重、换位思考,才能在公平、理性的基础上有效解决纠纷,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与消费环境。


关闭窗口